开天门:100-150次,天门 又名攒竹,是两眉头的中心点至前发际处的一条直线,简单的说就是额头的正中线,用两只手的大拇指轻轻的自眉心交替直线推动至前发迹线。
推坎宫:100~150次,坎宫是眉头至眉梢延伸至太阳穴的一条弧线,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从印堂穴沿着眉毛向眉梢分推。
揉太阳:100~150次,用中指指端轻轻按揉太阳穴。
轻抚眼球:50次,用大拇指轻抚眼球,从内眼角推向外眼角,可以把眼球分上中下三份,手法轻柔,速度缓慢,相当于我们擦眼泪的力度即可。
擦鼻翼两侧:100~200次,用两手食指或大拇指沿两侧鼻翼上下快速擦动。
按揉迎香穴2~3分钟,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的中点,旁开0.5寸处的鼻唇沟陷中,用中指或大拇指指端按揉。
揉耳后高骨:100~150次,耳后高骨位于两侧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的凹陷中,用两个大拇指或中指端按揉。
作用:年纪小的宝宝因为肠胃发育不完善,特别容易腹泻。治腹泻的四大手法能调中止泻,止泻效果显著,肠胃炎、轮状病毒、秋季腹泻、痢疾等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揉脐:100~300次,用中指,食指中指,或者鱼际,隔衣服按揉。如果宝宝年纪小,可以用手掌磨热在肚脐上震颤。
逆时针摩腹:3~5分钟,以肚脐为圆心,用手掌或者食中指指端逆时针方向在宝宝的肚子上缓缓转圈。
推上七节骨:300次,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直推宝宝腰部的最低点。
揉龟尾:100~300次。以拇指或中指端揉尾椎骨末端。
即脾气不足兼有肺气不足。脾主运化,饮食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养全身,二者关系至为密切,故往往互相影响,两脏同病。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滞、增食欲、化痰涎。
主治:小儿虚弱、厌食、消化不良、食后胀满、泄泻、便秘、咳嗽、黄疸等。
推三关(操作)食、中两指并拢,用指腹面从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
作用:推三关有温阳散寒,益气活血,培补元气的作用。
四、通便四大手法
作用:宝宝肠蠕动功能不足,饮食不均衡,易上火。吃奶粉的宝宝特别容易导致便秘等症状。当宝宝便秘时,不用着急,用通便四大手法给宝宝按一按。
揉天枢:100~150次,用大拇指指腹揉腹中部,肚脐旁开2寸的天枢。
顺时针摩腹:3~5分钟,以肚脐为圆心,用手掌或者食中指指端顺时针方向在宝宝的肚子上缓缓转圈。
推下七节骨:100~300次,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推至尾椎骨。
揉龟尾:100~300次。以拇指或中指端揉尾椎骨末端。
五、保健四大手法
补脾经:300~500次,顺时针方向旋推大拇指指腹。
顺时针摩腹:3~5分钟,以肚脐为圆心,用手掌或者食中指指端顺时针方向在宝宝的肚子上缓缓转圈。
按揉足三里:100~150次,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膝盖下方,胫骨外侧的足三里。
捏脊:5~10遍,三捏一提3~5遍。(尾骨至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