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我的足迹
中医对穴治痛法 去痛快速容易学(二)

238次观看作品发布于6个月前

0 收藏




十四、印堂---合谷



功用:二穴相配可和络止痛,疏风清热,宣通鼻窍。

印堂为经外奇穴,实居于督脉上,有宣通阳气和络止痛之功。“面口合谷收”,说明合谷对头面部疾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二穴相配,疏风泄热之功相得益彰。




十五、归来---三阴交



功用:二穴相配可通调下焦气机,行气止痛,利湿消炎。

归来虽为阳明胃经输穴,但与女子输卵管的位置靠近,所以二穴相配对治疗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效果非常明显。


十六、太溪---太冲



功用:二穴相配可平肝降压,补肾泻肝,调气止痛。

太溪与太冲均为原穴,前者属肾经,后者属肝经。王冰“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凡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所出现的疼痛,均可用之。针刺时太溪用补法,太冲用泻法。



十七、阳谷---侠溪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

阳谷为手太阳小肠经火穴,侠溪为足少阳肝经荥水穴。根据五行学说,“水克火,所以临床应用本对穴时补侠溪、泻阳谷。



十八、足三里---三阴交



功用:二穴相配可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本经由头到足为降但足三里一穴为降中有升。三阴交为脾经之输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由足至脾为升,但三阴交一穴升中有降。阳不降则阴不能升,阳之降,阴之引也,阴之升,阳之伸也,这样一升一降,维持升降平衡。升清除浊的功能得以正常。



十九、曲池---上巨虚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热 利湿,行气止痛,制止泻痢。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上巨虚为其下合穴,“合治腑病”,所以本对穴善治大肠诸疾,针后能消炎止痛,清热利湿,改善肠道的蠕动功能。



二十、风池---昆仑



功用:二穴相配可疏通经络,以少阳、太阳经为好,祛风解表,明目益聪。

风池为足少阳肝经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阳维、阳跷脉的交会穴,所以偏正头痛均可取之。又是眼部疾病治疗要穴。对降低眼压有较好的作用。昆仑治头痛为远道取穴。



二十一、头维---列缺



功用:二穴相配可祛风止痛,解表祛邪。

头维为阳明胃经的输穴,一般针刺时向后沿皮刺1.5寸,列缺是手太阳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所以可以治胸腹部疼痛,一般向上斜0.5-1.0寸。



二十二、命门---委中



功用:二穴相配可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命门是生命之门,有助阳固精,强壮之功。本穴属于全身补穴之一,没有泻的作用,通常用灸法为主。委中属全身泻穴之一,没有补的作用。这样一补一泻互用,虚实腰痛均可用之,委中以刺血为主。



二十三、中渚---后溪



功用:二穴相配可舒通经络,调和气血。

中渚与后溪相配,对治疗颈椎综合症所引起的疼痛感和后颈部侧不灵活,有其特殊的作用。但针刺时必须注意,使针感向上传导至肩部效佳。



二十四、百会---涌泉



功用:二穴相配可引阳下行,平息肝阳。

涌泉为肾经井穴,肾水涵养肝木,如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发为头昏眩晕,头痛易怒,用涌泉有“病在脏取之井”之意。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交会穴,本穴属补穴,与涌泉泻穴同用,一补一泻,补不恋邪,泻不伤正。



二十五、少商---厉兑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少商一般采用点刺出血。厉兑针1分。

全部评论(0)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