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我的足迹
第二掌骨侧全息诊疗法

107次观看作品发布于7个月前

0 收藏

第二掌骨侧全息诊疗法

第二掌骨侧全息诊疗法是运用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生物全息诊疗法的一种。

     张颖清于1973年发现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该穴位群是不同于中医学经典经穴系统的新的线性有序穴位群,如果以其对应的人体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的解剖学名称来命名,则穴位的分布顺序与人体从头到足的结构模式相同:其远心端是头穴,近心端是足穴;在从“头”到“足”的线段上依人体各解剖器官的位置分别可测得头、颈、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等穴位。从理论上说,穴位排布的结果使第二掌骨系统成为以第二掌骨为“脊椎”的人体的缩形或胚胎,包含着人体整体的生物学信息。

第二掌骨侧诊法

第二掌骨侧诊法主要采用压痛法,依据中医学的藏象原理和经络原理,体表穴位和体内的宏观部位存在信息双向通路,当机体某器官病变时,在体表对应穴位有压痛反射或其他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因此,第二掌骨侧某穴位的压痛反应,表征着其在体内对应部位发生病变,由此可作出相应的诊断。

全息穴位诊断疾病时必须掌握对应法则

1)部分整体对应法:如果某一穴位是压痛点,就表示与此穴有关的脏腑或器官有病,如胃穴压痛明显,就提示胃、脾、胰等脏腑有病;若某穴无压痛,则表明相应部位器官状况良好;若双手第二掌骨侧都没有明显压痛,则表示全身无大的疾患。

2)同侧对应法:若左手穴位较右手穴位压痛反应强,表示身体左侧器官的病变较严重;如左手肺穴位痛重,则提示左侧肺部病变等。

3)脏腑与器官对应法:若某穴明显压痛,除说明对应脏腑有病外,还可推断与此脏腑相关联的其他组织、五官、情志等病变。如肝穴压痛,可诊断眼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完全遵循中医学的肝脏经络学说的理论。

4)全息穴位系统互参法:如果在第二掌骨穴群中发现在胃穴压痛,医生还可以继续在上臂前臂、大腿小腿、腹部足底等系统的胃穴依次按压,参照压痛点是否统一。如果几处胃穴全都明显压痛,确诊胃病便毫无疑问了。

具体穴位对应器官

1)头穴:头、眼、耳、鼻、口、牙;

2)颈穴: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道上段;

3)上肢穴: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道中段;

4)肺心穴: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

5)肝穴:肝、胆;

6)胃穴:胃、脾、胰;

7)十二指肠穴:十二指肠、结肠右曲;

8)肾穴:肾、大肠、小肠;

9)腰穴:腰、脐周、大肠、小肠;

10)下腹穴: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阴道、尿道、肛门;

11)腿穴:腿、膝;

12)足穴:足、踝。

以上部位疾病,分别取各自对应穴位揉压即可。

按中医脏腑所主原则,神智、血脉、舌的疾病可取心穴,血液、筋、目、精神的疾病可取肝穴,肌肉及口唇疾病可取胃穴,鼻、皮毛、牙齿的疾病取肺穴,耳、骨、腰的疾病取肾穴。

第二掌骨侧治法

在治法上,可以通过给该有特异性反射的穴位以刺激信号,来调理其在身体上对应部位的病理变化。给予刺激信号的具体技术有针刺,艾灸、按摩、磁压、激光针、电针、电冲击、割治,埋线、压豆、穴区药物透入或注射等。其具体诊疗过程要求遵循生物全息元对应原则,同侧对应原则、两极对应原则、脏腑所主原则等。而穴准强刺是该疗法取效的关键。

全部评论(0)